人生如戲一場夢,夢醒來時萬象空;
若見諸相皆非相,貧富貴賤一般同。
圓照寺於民國八十七年成立金喬覺歌劇坊,期以另一種不同方式來闡述佛理。劇坊的主要成員,是大乘同修會的義工。各人雖然不是職業演員,演技也較生澀;但經過多年的經驗,比之職業演員,毫不遜色;且常獲佳評。
金喬覺歌劇坊,每年於圓照寺供佛齋僧大會,都會演出一場戲碼。先後演出「西瓜記」、「賣西方」、「白馬西來」、「浮生夢」、「三車和尚」等。各劇演出均由陳郁明總幹事,編整兼導演,以闡揚佛理及歷代高僧大德事蹟為範本。每一場演出,都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。
宜蘭羅東幸夫愛兒園創辦人達觀法師,於愛兒園落成典禮時,邀請本團前往公演。宜蘭本是歌仔戲的發祥地,我們只是業餘性的演出者,為了宣揚佛教理念,我們決定前往共襄善舉。此行竟然獲得觀賞信眾,一致肯定。有些佛教團體,甚至一再詢問,如何邀約。
佛教中,有關歌詠與戲劇的材料,為數甚多;例如歷代高僧故事,佛菩薩的事跡,佛陀十大弟子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地藏菩薩的聖跡,無一不是最佳的劇本素材。但願金喬覺歌劇坊,能再接再厲,編出更好的劇本,運用最精湛的演技,將佛教思想,以歌劇演出,深植民心,普種善因,同結善緣。